
聆聽 MP3音訊檔:
課文教學:
關雎
關關雎鳩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
參差荇菜,左右流之。窈窕淑女,寤寐求之。
求之不得,寤寐思服。悠哉悠哉,輾轉反側。
參差荇菜,左右采之。窈窕淑女,琴瑟友之。
參差荇菜,左右芼之。窈窕淑女,鍾鼓樂之。
伯兮
伯兮朅兮,邦之桀兮。伯也執殳,為王前驅。
自伯之東,首如飛蓬。豈無膏沐?誰適為容!
其雨其雨?杲杲出日。願言思伯,甘心首疾。
焉得諼草?言樹之背。願言思伯,使我心痗。
課文影音講解!
本課題解:
作者簡介:
《詩經》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,收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(前一一二二年至前五七零年)五百多年間的詩歌。它被列入儒家經典之前稱「詩」或「詩三百」。在漢代之後,才稱為《詩經》。共分風(160篇)、雅(105篇)、頌(40篇)三大部分。為當時的樂官所採集而成,各篇作者大都已不可考。
詩經的體裁分風、雅、頌三部分:風為民間歌謠,依地域分周南、召南、邶、鄘、衛、王、鄭、齊、魏、唐、秦、陳、檜、曹、豳十五國風,就是十五個地區的土風歌謠。其時代,少部分是西周末年的詩,大部分是東周的詩。《雅》是西周中期或晚期宮廷的樂歌,是士大夫的作品。「雅」有正的思意,當時人們把王朝直接統冶地區的音樂視為正聲。《雅》分為《大雅》和《小雅》。《大雅》是朝會之樂;《小雅》是宴饗之樂。《頌》是宗廟祭祀的樂歌,是「以成功告於神明」的祭歌。「頌」字就是「容」字,也就是「舞容」(舞態、舞形)的意思。《頌》一共分三部份:《周頌》、《魯頌》、《商頌》。
《毛詩序》曰:「《詩》有六義:一曰風,二曰賦,三曰比,四曰興,五曰雅,六曰頌。」所謂《詩》之六義,風、雅、頌指詩的內容、体裁;賦、比、興則指詩之作法。
漢代傳詩經者有魯、齊、韓、毛四家,魯詩為魯人申培所傳,齊詩為齊人轅固所傳,韓詩為燕人韓嬰所傳,皆今文經;毛詩為魯人毛亨所傳,為古文經;魏晉以後,魯、齊、韓三家詩先後亡佚,只有毛詩流傳下來。今十三經注疏中的詩經,為西漢毛亨作的傳,東漢鄭玄作的箋和唐孔穎達作的疏;至宋,朱熹作詩集傳;清代學者陳奐撰毛詩傳疏、胡承珙撰毛詩後箋、馬瑞辰撰毛詩傳箋通釋,這些都是研究詩經的重要參考書。
延伸教材
賦詩言志 (以下感謝伍純嫺老師提供)
古代外交家喜以詩美化辭令在我們今天看來,《詩經》乃是一部極具欣賞價值的古代文學作品。但在周代,詩的用途卻很廣,除了典禮、娛樂和諷諫等用詩以外,還經常用在外交場合,作為美化辭令,委婉表達情意的工具。故當時有所謂「賦詩言志」的說法。所謂「賦詩言志」就是國君或外交官們,為了有禮貌和含蓄地表達某些意思,就用誦詩的辦法將意見傳達給對方,對方也會相應地用誦詩來回答。這在當時的史書《左傳》中,可以看到許多例子。
「不學詩,無以言」《詩經》中大部分都是十分優美、文雅、動人的詩歌,語言精萃,含意豐富、雋永,藝術表現力很強。如果學好這些詩篇,就能美化人的辭令、語言,這對於出仕做官,從事國與國的交往,也是必需的。因此孔子在論到學詩的功用時,曾有過「不學詩,無以言」的話。這話的意思是說,如果不學好《詩經》裡的詩篇,人就講不出優美的言辭。
※左傳內引用詩經的示例
魯成公二年(公元前589年),齊攻伐魯國,衛國戰敗,聯同魯國向晉國求援。於是晉出師伐齊,在 展開大戰。齊戰敗,派賓媚人入晉求和結盟。代表晉國的郤克請齊國國母蕭同叔子到晉作人質,並使齊國境內的田隴全部東向,才願意結盟。
面對這兩項有辱國體的苛刻條件,賓媚人引述了3段《詩經》作回應:
- 《大雅‧既醉》「孝子不匱,永賜爾類」,意思是孝子的孝心應是無限的,他將這種孝德永遠分享予其他人。賓媚人借這句詩來暗示晉君不孝。
- 《小雅‧信南山》「我疆我土,南東其畝」,意思是我劃定疆界、區分地理,或向南或向東,以開闢田間的隴畝。賓媚人借詩句引述先王之意願,暗示晉君要求齊君改變田隴方向是不義的行為。
- 《商頌‧長發》「布政優優,百祿是遒」,意思是和緩寬大地推行政務,一切的福祿都會降臨。賓媚人借詩句勸勉晉君以寬厚的態度行政,也就是接受齊國的求和。結果,晉國果然答應結盟。
相關題辭:
賀訂婚-現通用的祝賀結婚 之題詞大多出自於《詩經》篇章
訂婚之喜;文定之喜〈禮事敬詞〉
(1)賀結婚
結婚之喜;嘉禮〈禮事敬詞〉
三星在戶-綢?束楚,三星在戶
于飛鳳卜-鳳凰于飛,翽翽其羽
天作之合-文王初載,天作之合
宜爾室家;宜室宜家;宴爾新婚〈用於再婚〉
琴瑟和鳴;琴和瑟靜
關雎誌喜;詩詠河洲;詩詠好逑
螽斯衍慶
鸞鳳和鳴
瓜瓞延綿
(2)賀女嫁
于歸之喜;之子于歸
燕燕于飛-燕燕于飛,差池其羽
夭桃穠李-桃之夭夭,灼灼其華;何彼穠矣,
華如桃李
于歸?吉
蒂結同心
妙選東床
問題討論:
- 詩經有風、雅 、頌三部分,三者之主要區別何在?是否可以類比現代各類音樂?
- 詩有賦、比、興之說,其含義為何,請分別舉列說明?或舉現代平面或多媒體廣告為例,探討此三種技巧之運用。
- 本課程二首詩,皆涉及男女情感,但內容、情意等均有不同,試言其異,並加以評述。
- 禮記經解云:「溫柔敦厚,《詩》教也」,試抒讀《詩經》對人生情意之陶冶有何影響?